在手机行业换机周期延长,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放缓背景下,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集体筹谋通过发力智能汽车、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物联网(IOT)、新能源、半导体等新业务突围,部分公司还同步剥离了前景不佳的消费电子资产。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在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驱动下,奋达科技等多家公司智能电动汽车(下称“智能汽车”)业务正加速变现,将在2022年实现高速增长,未来有望引领企业自身及产业实现蝶变。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十几年间,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经历了从生产低附加值零件、为国外终端品牌代工到切入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国内终端品牌跻身世界前列的崛起型转变,目前中国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比重七八成,中国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中后段、组装等领域占据主导,因此在“汽车就像一部大手机”的产业共识以及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纷纷布局智能汽车领域的背景下,未来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前景值得期待。
▎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纷纷布局智能汽车
奋达科技以扬声器起步,已深耕消费电子领域近三十年,主营电声产品、健康电器、智能穿戴产品等,近日,其经营范围新增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务,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首先是我们有一些客户有这类产品的采购需求,另外公司也在看有没有机会往新能源汽车领域延伸。”奋达科技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桂清就新增汽车零部件相关业务做了回应。
周桂清说,在传统汽车产业想找到切入点比较难,一方面是产业本身偏传统,很多大厂长期有着极高的市占率;另一方面燃油车乃存量市场,机会不多,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开放,在零部件的选择上会更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公司汽车相关业务的拓展还在初期,产品尚在研发阶段。”
奋达科技代表的是消费电子产业链,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已成消费电子产业链普遍趋势。这背后除市场需求驱动、两者有相通性、前景明朗等原因外,还有一不容忽视的背景是,近几年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放缓,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导致行业整体盈利空间减少。
2007年~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从1.24亿部增长10余倍至15.6亿部,此后行业增长放缓,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至3.11亿部,目前手机行业换机周期已延长至三年。
▎三方式切入智能汽车
从这些企业切入智能汽车领域的方式来看,主要分三种:一是通过自身战略转型、产业升级的形式切入,如奋达科技等公司;二是通过收购在智能汽车领域有一定基础的相关企业切入,如欧菲光等公司;三是通过与车企深度合作及战略入股等形式快速切入,如华为等公司。
▎顺势而为or弯道超车?
从商业模式来看,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布局智能汽车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为将现有产品体系“平移”或升级到智能汽车领域,这几乎是每家企业必走之路,也是顺势而为之路,因为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之间存较多相通性。
另据了解,在传统汽车时代,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面临核心技术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等挑战,一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智能汽车时代到来,零部件企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和机遇,因此企业冀望通过零部件领域的突围实现在全球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
除集体发力智能汽车业务外,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还普遍在加大AR、VR、IOT等领域布局,同时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还在拓展光伏、半导体、机器人等新业务,如蓝思科技发力光伏、工业富联发力半导体及机器人业务等,此外奋达科技、创世纪等公司剥离前景不佳的消费电子资产,通过一系列创新突围之举,消费电子产业链蓄势蝶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